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研究

智慧教育的服务生态体系构建

时间:2021-07-23    来源:国新文化教育研究院    作者:国新文化教育研究院

智慧教育是5G、云计算、人工智能打造的新一代物联化、感知化的信息环境,并强调在智能环境中利用人机协同的智能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构建出能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教育的新体系,可以概括为新技术、新环境、新模式、新方法,培养新人才,构建新的教育体系,这也是我们的理想。

一、推进智慧教育的核心要从平台、资源转型为服务

推进智慧教育的核心就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要转型,要从拥有平台到拥有服务。而拥有平台的难度越来越大,就像银行,我们不需要拥有银行的系统,我们需要的是获得服务。教育信息化以技术为核心,需要相关单位提供持续服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从平台、资源转型为服务。

加强智慧教育服务是智能技术转型的必然,智能技术的复杂性、专业性、更新的频繁性,以及技术出现的时间短、相关人才紧缺等问题都不是单靠一个学校可以解决的。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如应用门槛提高、维护管理复杂性增加等,使智慧教育服务建设成为推进信息深度融合的必然。信息化应用仍处在边缘阶段,学校的大多应用停留在办公管理等浅层面,很多深层次应用并没有过多涉及。更重要的是,智慧教育服务真正要做的是使普通老师很迅速地掌握操作技能且进入到教育的常规任务。

智慧教育服务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一套系统在一年内可能会叠加无数个升级版本,如果技术支持跟不上,那么系统应用将无法持续。今后,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从软件购买到持续提供服务,在企业为学校提供个性化、健全性、高使用性的体验教育服务的基础上,更多地提供企业级的信息系统运营维护、迭代更新等服务保障系统。

二、云网融合的服务架构

云网融合需要网络架构变革和服务模式转型并行驱动,云和网高度协同。网络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云化,云计算根据业务需求按需调度网络资源,云和网高度协同实现网络资源弹性适配云服务,云服务依靠云和网络分布式地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可以将服务提供方、使用方、监管方分离,各司其职,保障教育服务系统安全性和健全性以及维护的持续性。开放的服务生态自动汇聚优质的教育资源。传统教育信息系统臃肿的单体架构、垂直应用架构转变为更多的智慧教育服务。

这种云网融合的结构,学校端可以快速搭建,例如OA、直播等,很容易把各种服务集成到学校的空间里面。服务提供商依托于互联网形式开放给教育单位,教育方以租赁或购买的形式按需引入教育应用,终端用户通过个性化服务进入到服务中心。

在云网融合里面有几个关键结构,首先是服务监管。这项服务包括国家和企业级通用服务,不仅要满足基础教育需求,还要使用户能个性化配置,原子化开发,将不同的云服务汇聚到云中心平台,并详细介绍来源、属性,对各种教育服务的数据、内容质量等进行监督,汇聚第三方数据,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需要规范并监管中心平台、教育服务系统的运行和保障运行服务的安全。企业应该把各种功能变为服务,包括强大的计算能力、充足的储存资源、高效的网络连接和运行环境。

其次还包括区域共享层,业务服务化,管理学校学籍等,实现数据汇聚、资源共享并提供区域性共享业务服务,提供DaaS应用的服务,学校进行服务汇聚,包括资源汇聚和区域共享业务。服务汇聚形成后,学校登录到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看到各种服务选项。这些服务数据可能是来自各个方面,最后通过一个服务集成平台,来逐一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系统所呈现的服务是以人、岗位为对象,根据用户的业务流程和相互关系对各种教育服务进行分类、补充,给用户提供一项可以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服务并提供相应资源。

三、教育服务的互操作模型

将原有“铁板”一块的教育信息系统拆分成可以互相操作的体系。首先要将教育交换的结构模型、数据传递的报文模型、业务互操作模型,与业务流程的数据贯通出来,形成服务的数据库,构成业务的基础服务,从而汇聚成教育服务模型。它可以快速地定义出业务流程并形成相应的多个服务,实现服务之间的互相操作,以及外部服务的监管、定价、描述等规范。

四、未来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现在以系统购买为核心的建设方式仍是思路方式,但它最终一定是建设生态体系的方式。当前智慧教育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只关注教育信息系统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去做?

1.摆脱简单技术思维方式。从构建人与技术最终的共生关系来考虑,要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察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从以往对单一、静止的要素的关注转变为对系统信任、共享以及要素之间关联的关注;要从对技术本身的关注转变为对服务的关注;要促进技术和人,以及技术应用的协调发展,思想要改变。

2.以服务建设为核心,按照服务计算的技术路线推进技术架构的演进。在云网融合服务架构的基础上,应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来消除教育业务与信息支撑技术之间的结构。从关注平台、资源转型为关注服务。

3.推进各生态主体的紧密协同。政府、企业和教育用户、学校构成生态主体。学校要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使用教育服务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企业作为教育服务商的主体,应协同创建教育服务的互操作标准,促进教育服务的全贯通、数据全流转,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服务间的通信壁垒。政府起着引导的规范教育服务的作用。多级教育行政单位需要建立符合各自需求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和规范,同时建立教育服务评价规范和淘汰机制。

【作者系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教育数智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