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学校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发展
时间:2024-12-24 来源: 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外众多学校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育实践,有效保障了学校的“停课不停学”。尽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是一种应急之举,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组织方式、知识传授方式与评价方式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与学体验,为学校应用互联网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局限提供了新思路,为学校今后推动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实践经验
1.多途径结合的新型数字资源供给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以统筹用好国家资源和本地资源为目标,在灵活运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第4频道空中课堂提供的学习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拓宽本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推动本地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一些省份遵循“省级托底、区域统筹、学校特色、个性教育”的原则,统筹组织安排各级各类基础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线上课堂”、教育电视课堂等平台,以每天定时播放、滚动更新的形式,发布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全省有序开展线上教育提供支撑。
2.教师队伍形成新型协同教学组织
各地区普遍按照“统筹本地名优师资资源,组织名师开设网上课堂,录制优质课程供学校选用”的要求,积极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录制、资源开发和线上教学指导,同时组织教师借助多种方式提供面向学生的广泛的线上学习指导服务。骨干教师与全体教师分工协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师智力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转,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了教学组织结构。
3.“互联网+”环境下的育人新模式
疫情期间全国大部分学校遵循“有利于居家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的原则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坚持“五育并举”,将课程学习与主题教育结合,开展网络升旗、线上思政、艺术创作、防疫科普、居家锻炼、劳动实践等专题活动,以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承接使命、锤炼自我、发愤图强的良好品质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疫情期间中小学的线上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在2020年7月针对参与线上教学的中小学生、家长与教师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网络调研,收集问卷样本140多万份,其中学生样本69万多份。由数据统计结果可知,超过63%的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持认同态度(如图1),超过85%的学生不反感线上学习(14.55%非常喜欢网课,27.32%比较喜欢,43.94%一般喜欢)。
由此可知,各学校“仓促上阵”的线上教学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与认可。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发展线上教学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1.学校对线上教学整体性支撑不足
线上教育涉及学校统筹管理、教师组织实施、学生互动参与、资源开发建设等各方面内容,是一项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系统工程,但当前各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普遍存在机制建设不完善、线上教学设施与基础平台不完备、资源建设不充分等突出问题。